010-89177861

從“樓堂”禁到“墓地”之后

目下頗有些“官不聊生”的味道了。

  在人稱“禁令年”的2013,決策層連出十余道金牌,從“舌尖”管到“車輪”,從“樓堂”禁到“墓地”,連月餅、賀卡、煙花爆竹都巨細靡遺。囚禁權力的制度籠子,正被細細編織,同時懲治官員的力度也堪稱空前,去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處分18萬余名違紀干部,光是違反八項規定的問題,就查處了24521起。

  當官真的不容易了。有好事的媒體以“中央禁令對公務員影響”為題,隨機抽取100位公務員調查,居然有93位受訪者稱“公務員不好當”,還有人表示受“禁令”影響要考慮離職。這個樣本很低的調查,目前還不足為憑。到了2014年年底,倘若近年來熱得燙手的公務員考試顯著降溫,回歸平常,倒是可以讓人長長地鬆一口氣,見出新一輪反腐的“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確乎起了史無前例的效用。

  當官這事兒,一直讓百姓在糾結中艷羨,在艷羨中糾結。

  晚清名臣李鴻章有很多無厘頭的傳說。有一則是說他不滿於族中一名晚輩的不學無術,說像你這般什麼都不會,將來也隻有做官一途了。鄭逸梅筆記中,記下李鴻章的一句名言,可為互証:“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這人連官都不會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有一句著名的調侃,“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廉為官,三年官囊亦有十萬銀兩入賬,厚利如此,不但超過成功的商人,喝五吆六的地位更非商賈所能及,就難怪略識之無的人,都汲汲營營於仕途了。

  回到現實,孩子們對國考趨之若?,除了看好公務員的社會地位與職業穩定性以外,不外乎還有這樣一些誘惑。政府部門辦公條件優越,很多地方,最好最堂皇的大樓是政府,公務用車也很滋潤。官當大了,官威也盛,抖點威風擺擺派頭的頤指氣使,看在孩子們眼裡,也爽呆酷斃了。有時甚至還能凌駕於輿論監督、社會監督之上,仿佛當了官,就一切皆有可能。

  如今,官員的好日子,開始岌岌乎可危,這或預示著百姓的好日子愈來愈多。某些官員的好日子,與易貪易腐相關,所謂“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其大搖大擺有恃無恐之狀,已綿延數千年而不絕,不知讓多少人憤怒過、抱怨過、痛恨過,結論往往是積重而難返。

  向最難的事痛下手術刀,目標是以制度的籠子限制權力,換取長治久安。十八屆三中全會有個新提法,叫國家治理現代化。縱觀中國百年史,現代化的路走得艱難甚至血淚斑斑,其起伏糾結,往往和權力的囂張無度相牽連,也就是國家治理現代化遠未到位。從“管理”到“治理”,從權力運行的封建性到現代化,中國的好日子或才開頭。

  很多官員終於意識到,習近平一年前提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這句話並非說說而已。如果官不聊生能換來中國好日子,換來中國現代化的騏驥一躍,就太值了。

 

本季热卖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