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面对大操大办、破坏环境的传统丧葬陋习,很少有人能“直言不讳”当面劝阻。甚至在亲友出现不文明行为时,碍于“面子”也只能听之任之。在本报开通“引领文明绿色祭扫”专栏后,不少读者提出:“殡葬新风需要引领,形成一种社会风气,需要有一些人起带头作用,响应的人才能更多。”目前,本市已建立起文明督导员的队伍,同时众多志愿者正努力传播文明健康的新民俗。
这两天,天津市志愿服务联合劳动模范分会的“老劳模”们又行动起来了,他们正研究清明期间用哪些方式来宣传环保、文明祭扫,如何有效劝阻不文明行为。副会长李砚军说:“我们这个组织里,年龄大的志愿者比较多,而且名人比较多。所以,大家就想利用自己在群众中的信赖度等来做社会公益。像劝阻殡葬陋习这种事情,做起来有一定困难,你得不怕‘得罪人’,还得讲究方式方法。”
劳模们首先是用自己的行动感召身边的亲友、邻居。已经快70岁的全国劳模孙丽华是一位“老环卫”,退休后,她不顾身体有病,还坚持每天做社区周围的卫生,社区里的居民都非常敬重孙大姐。特别是在清明、中元节之类烧纸比较集中的日子,孙大姐也拿着扫帚、水壶等等出门清扫。居民们为了不给孙大姐添麻烦,也主动放弃了烧纸的行为。
劳模志愿者们通过发出倡议书、在社区学校宣讲,向居民们建议: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摒弃“活着不孝死了孝”,多多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照顾眼下健在的老人。今年清明节期间,志愿者们还将通过纸钱、鞭炮换鲜花,志愿者集体签名告别不良丧俗等活动来倡导人们用文明方式悼念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