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绿色生态殡葬模式遇尴尬

宁愿花大价钱让逝者入土为安,不愿接受补贴生态式殡葬

  绿色生态殡葬模式遇尴尬


▲墓地。金陵晚报记者李静摄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习俗、树时代新风的社会改革,近年来,苏州大力推行殡葬改革,相继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了覆盖城乡、全民普惠的殡葬政策,在全省省辖市中率先实施绿色殡葬专项补贴政策。尽管如此,面对选择树葬、海葬会获得的额外补贴,受到隆丧厚葬、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影响的百姓们,依然会去购买高昂的墓地落葬。传统殡葬之路究竟还能走多远,为此,金陵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金陵晚报记者 李静

  墓地价格直追商品房

  上午8时许,顾先生和妻子从位于七子山东麓的永安陵园走出,赶在清明前完成了对先人的祭拜。“我们一家人都是木渎本镇子的老居民,由于已经和儿子定居到北方,才特意回来祭祀的。现在墓地价格涨得厉害,2003年在这里买墓地时,只花了几千块钱,现在价格已经涨到了四五万元。”

  虽然是公益性公墓,只针对本镇户籍的居民,但是据永安陵园的工作人员介绍称,在他们墓区,4平方米以下的墓地根据不同的档次,售价在4至6万元不等。“几年前就是这个价格了,与周边其他的城市相比,这种规格的墓地卖这个价格真的不贵。”

  而东山另一家经营性公墓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称,他们的墓地如同商品房一般,按平方米出售,每平方米售价在1.5万元左右。“现在土地资源紧张,一般不允许出售面积太大的,但是如果‘活动’一下的话,十多个平方米还是没有问题的。”

  绿色殡葬之路进程缓慢

  与望洋兴叹的墓地高价相比,苏州市一直致力于殡葬改革,推出了树葬、海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环保型殡葬模式,而选择绿色殡葬都从政府获得数千元不等的殡葬补贴。然而,绿色殡葬的进程却十分缓慢。在华侨公墓祭祀的陈先生表示,虽然他也知道绿色殡葬方式既环保又省钱,但一想到逝者不能入土,心里就不是滋味。“一方面觉得唯有墓葬才能对得起逝者,另一方面镇子上的人都会讨论每家每户将逝者安葬在什么地方、多大规格,为了面子,大家也宁愿花大价钱去购买墓地。”

  同时,虽然苏州已经明确要求各公墓开设绿色殡葬区,但是多位经营性公墓的工作人员均称,绿色殡葬收益少、实施困难。东山华侨公墓杨湾墓区的工作人员则明确表示,树葬维护成本高,因此,他们一直尚未实行。

  金陵晚报记者从苏州市民政局了解到,苏州市推行“生态殡葬”的历史源远流长。从1993年开始,便首次开展了树葬活动,20多年来,虽然已经有上万份骨灰长眠于树下,但与目前的四十余万个墓穴数量相比,依然有着较大的悬殊。苏州市民政局纪委书记、副局长陆荣林向记者介绍称,2012年,苏州市举办了首次“把骨灰撒入大海,让逝者回归生命本源”的集体海葬活动。当年仅有11位逝者选择魂归碧海,而第二年,依然仅有37位逝者以这种形式落葬。

  传统观念衍生诸多尴尬

  陆荣林表示,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苏州市区范围内居民过世后的骨灰安置存在着选择方式少、土地资源缺、墓地无法再发展的瓶颈。

  另外,苏州经营性公墓,双穴价格普遍在3万元以上,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基于这些因素,政府不断进行殡葬改革,今年清明节前夕,位于吴中区木渎镇藏书真山园内的苏州市级公益性骨灰堂将首次启用,占地60亩,总计有穴位30240个,可满足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户籍的逝者约5—6年的骨灰存放。我们将免除逝者穴位费,逝者家属只需一次性缴纳20年约1000元左右的管理费。”

  虽然近几年来苏州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殡葬改革的措施,但是陆荣林也表示,要想让受隆丧厚葬、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影响的百姓们彻底转变殡葬方式,响应绿色生态殡葬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季热卖公墓
  • 北京市天寿陵园-昌平墓地
    天寿陵园背靠与明十三陵一脉相承气势磅礴的天寿山,前望京华平川
    • 9800
    • 满10万减2999元
    01
  • 地处京城中轴线正北,倚太行燕山,傍潮白永定,与明长城相交。园内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天然的大氧吧
    • 12000
    • 满10万减2999元
    02
  • 民政直属陵园,与国家森林公园接壤,园内植物539种,绿化面积达80%以上
    • 51600
    • 电话咨询优惠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