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墓越建越豪华 殡葬仪式规模越来越大——丧葬陋

 新华网北京4月10日新媒体专电 墓地动辄占地几十平方米甚至几亩,出殡队伍敲锣打鼓连绵数公里……清明刚过,“中国网事”记者在南方部分省份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不仅修坟造墓极尽奢侈,而且殡葬仪式也很奢华。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高大上”的豪华墓

    在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的一座面海的山坡上,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座半圆形水泥坟墓群密布在山林之间。沿着盘山水泥路,两旁私建坟墓林立栉比,一些在建的墓穴附近被砍伐的山木还未来得及清理,有些墓穴的墙体上写满了运石沙建墓广告。在接近山顶处,一座在建的豪华大墓赫然显现,周围林木被砍伐殆尽,裸露出黄色的山体,7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据工人介绍,这座翻建的大墓已经修建了一年多时间,花费一百多万元,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在福建省长乐市江田镇,一座在建的豪华大墓隐蔽在群山绿水间,已经建好的墓体上覆盖着树枝和绿色遮阴网,如果不是工人施工的敲打声很难被发现。这座占地约3亩、修建时间为2年的豪华大墓不仅有石象石狮把门,而且每件石料都经过精雕细琢,精美绝伦。据工人讲,这座墓耗资400多万元。

    而在广西柳江县里高镇仁保村,离村头还有几十米远就可以远远看到一座像纪念碑般挺拔的建筑,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当地著名的“活人墓”。近距离看,这个占地近40平方米的墓可谓手艺精良、匠心独具。墓地中央竖着一座高约4米的“纪念碑”,墓的四周及碑座石板上,雕刻着不少跟古代典故相关的字画,石碑正后方的围墙上安放着一个石制龙头,似乎在翘首仰望着石碑,墓前修建了一座红色凉亭,内设石桌和石凳,凉亭前有溪水流过。

    事实上,记者发现,在全国多地,出于怕涨价、占风水的普遍心理,很多人提前抢购禁止销售的“活人墓”“家族墓”,或者在一些农村地区违规修建大型豪华墓,而且越来越奢华。记者采访发现,在南方某大型墓园销售价格前两年才1.8万元,如今迅速升值,已经涨到了4万多元,而且还供不应求。
 声势浩大的出葬仪式

    仪仗队着装整齐划一,吹着喇叭、打着锣鼓,后面跟着长长的人群连绵两公里……4月5日清晨6点多,福建省长乐市湖南镇东卓村一户人家举行出殡仪式。数十个蓝色充气拱门占据着村里的两条主要村道,受邀而来的10多支乐队在拱门下轮番演奏,一旁的4辆卡车载着穿着暴露的舞蹈演员在劲歌热舞。

    上午9点多,隆重的出葬仪式正式开始,仪仗队、鼓乐队、花车队、艳舞车队依次排开,后面紧随着送葬的亲友,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引得不少村民前来观看。据一旁的村民介绍,这样的送葬仪式至少花费一百万元,而此种现象在这里并不罕见。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地区,部分富裕家庭丧事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受此影响,一些农村贫困家庭举债也要把丧事办得风光有面子。在一些地方,一场丧事少则二三十万,多则上百万。送葬队伍短的几百米,长的几公里。

    网友“娥儿雪柳宝贝”说,这是让死者笑,生者哭啊。

    网友“怕死的陈楷扬”表示,有一次自己在大街上遇见千人规模(送葬队伍),挡住交通,害得他差点赶不上火车。

    基层民政官员对这种现象也深恶痛绝,长乐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宇透露说,殡仪馆的火化费用,一般不会超过1000元,他们一直在采取措施,宣传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并针对搞封建迷信活动,翻修旧坟、违法营销墓穴等现象,集中开展综合整治,破除丧葬陋习。
 如何破除丧葬陋习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认为,大操大办的丧葬礼仪其实是一种追求面子的炫耀性消费。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婚丧嫁娶的仪式彰显的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实力。一些家庭为了顾及脸面,甚至不得不超过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可达表示,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风光厚葬”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但另一方面,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手里有了钱,就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和自己的身份“匹配”,于是就算是在丧葬问题上也要追求“高档次”“讲面子”,说到底还是一种攀比的心理在作祟。

    专家认为,要让群众摒弃丧葬陋俗文明祭奠,首先需要从转变观念入手。民政等部门应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丧葬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摒弃“生哀死荣”的畸形社会观念,倡导树葬、花葬、海葬等丧葬方式。

    同时,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摒弃丧葬陋俗,带头节俭办丧事,做好表率。及时宣传节俭办丧事的正面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此外,民政、工商、物价、宗教、公安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殡葬执法队伍,加强对民间殡葬从业人员、殡葬用品市场的监管,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的丧葬扰民行为及时进行整治,遏制不良殡葬行为。(

本季热卖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