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这本是一句笑谈,如今却成为了丧葬现状的最好解读。天价墓地、万元骨灰盒……一连串的丧葬费用让老百姓苦不堪言:这年头,连死都“死不起”了!近几年,新式丧葬却在古城悄然兴起,树葬、草坪葬、花葬等形式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不但生态环保,价格也比传统碑葬合理。那么市民对新式丧葬的接受度到底如何?这样的丧葬方式又能否破题“死不起”现状呢?
传统丧葬花费高
新型树葬不受捧
前年姨妈去世后,家住长安区某小区的刘春黎与亲戚一起操办后事,头一次接触丧葬行业的刘女士面对高价墓地、寿衣,有些瞠目结舌。
刘春黎说姨妈在世时一生勤俭,最贵的衣服就是儿子结婚时买的一件800多元的外套,“姨妈一定怎么也想不到,去世后‘穿上’的寿衣却价值几千块。”
在挑选墓地时,刘春黎说公墓里一个墓位的价格都在1.2万元以上,合葬墓位价格都在三四万元左右,超出预算的价格让刘春黎一家都有些犹豫。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时刘春黎注意到了阎良汉皇树葬墓园,但和家人商量之后还是选择了凤栖山的两万多元的墓位。
“生前一直节俭,家里人都觉得去世后还是要住得宽敞些、体面些。”同时刘春黎还透露,没有选择树葬是因为树葬仅有一块卧碑,有的还没有碑,只在树上挂一块铜牌,家人认为对逝者不太尊重,而且不方便祭奠。
选择了碑葬后,寿衣、骨灰盒都是必要支出,刘春黎说家人都认为既然已经花了大价钱买了墓位,那么在这些殡葬物品的选择上也不用太过节俭,最终选择了一套价格为3000多元的寿衣和一个据销售人员介绍为檀木的6000元骨灰盒。
在记者的调查中,我市多家经营性墓园的普通墓位价格从7千至6万不等,西安市区价格较高,阎良、蓝田等地价位稍低。这一价格包括石材、人工、地价、墓穴等几个部分。
树葬销售呈升势
价低环保是考量
粗略一算这丧葬“一条龙”下来的费用竟然高达三四万元,这一价格让许多低收入家庭望尘莫及。然而在前几年,古城殡葬突然刮来一阵新风,我省首个树葬墓园在阎良建立。
“墓园2001年建成,当时的计划是全部建成树葬墓地。”记者近日联系到了阎良汉皇树葬墓园的西安负责人王经理,他告诉我们,在当时树葬这一概念还是由国外引入,在环保的同时又能寄托哀思,最重要的是价格比碑葬低。
在汉皇树葬墓园的老树葬区记者看到,逝者的卧碑就立于树下,已有祭奠的鲜花,而在新树葬区,所有的树下都没有碑,而是在树木外围立一个大碑,上刻有所有逝者的名字,同时每个名字都有对应的编号,不仅方便祭奠者寻找树木,清扫墓位,而且还节约了石材。
但在运营初期,树葬这种新颖的丧葬形式并没有获得市民认可,几年间仅售出几十个树墓,“当时树葬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但碑墓已经达到了上万元。”因为树葬仅是为逝者种植一棵树,在树上挂一块写有逝者生平的金属牌,所以基本无人问津。几年前,墓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将树葬进行了合理改革,在保留原有形式的同时,还推出了在树下为逝者立一块卧碑的形式。
“这两年慢慢问的人开始多了,毕竟树葬价格比较低廉,有了卧碑也方便祭奠了,另外我们也不收取其他费用。”王经理指出,虽然较以前相比树葬的关注度提高了,但更多人也仅仅是停留在询问阶段,了解到树葬没有骨灰盒的形式后都委婉地表示不会购买。反而是后来墓园开辟的60%的碑葬,销售情况一直很乐观。
除了树葬外,阎良的荆山公益墓园还有草坪葬的安葬方式,据了解,由于这里属于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所以价格同样比较低廉,草坪葬的平均价格在2500元左右,但选择这种丧葬方式的市民同样很少。“尽管价格低,但感觉这是外国人的方式,对死者不太尊重。”采访中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作为阎良区关山镇复合村的“另类”,2013年为父亲选择了阎良荆山公墓草坪葬的村民苏先生做出这个决定时,许多村民都表示不理解,斥责他“不孝”的声音比比皆是,“这是我和我母亲商量过后的决定,虽然我们一家都是农民,村里的丧事都是吹吹打打然后入土为安,但是我父亲生前就是个特别朴实的人。”苏先生说父亲对生死比较淡然,认为丧事不用铺张,他主动提出自己要火化,也不用买墓地,找块地方将骨灰撒了即可。
苏先生说家里人都对火化没有异议,但依然认为应该将骨灰埋葬,最终以不到3000元的价格选择了荆山公墓的草坪葬,这里的每个墓位都有一块木制卧碑,简单朴素,“祭奠也很方便,我已经跟我子女说了,我去世之后也可以葬在这里。”
新式殡葬是趋势
厚养薄葬变观念
接受度低成为了限制新式丧葬发展的桎梏,那么如何将新式丧葬方式进行推广传播,使其真正能够服务于民?为此记者联系到了西安市殡葬管理处殡改办主任于长江。
“树葬的接受度低关键还在于大家对于丧葬的观念没有转变。”于长江表示,现在西安的几个公墓里都有低价位的壁葬、树葬、花葬,但的确选择的市民较少,推出绿色生态安葬大家都持支持态度,但到了选择时却出于各方压力和比较的心理依然会选择看起来大气的碑葬。
树葬、草坪葬由于不需要材料费,成本较低,所以价格相应低廉,是破解“天价殡葬”的首要出路,因此于长江认为价格合理、绿色环保的生态安葬才是今后丧葬的发展趋势。“要让大家接受这种形式,首先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这种形式家喻户晓,同时普及碑葬的弊端。”于长江指出,当老百姓不再将丧葬视为对逝者尊重的唯一方式,天价殡葬也就失去了市场。
同时,于长江认为,“厚葬”的观念已形成千年,要将这种想法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碑葬依然会与新式丧葬共存,但同时管理部门也会通过限制墓地规格大小、调节价位来倡导新式丧葬
另外,于长江还补充道,为了让殡葬价格趋于合理,让低收入人群不为殡葬费用发愁,公益殡葬体系目前也正在建立中,公益性墓园的安葬形式和方法都很多元化,价格也比经营性墓地低。
“厚葬其实也没有错,但是大家也不能忽视了厚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韩养民指出,在农村,土葬、碑葬依然盛行,而且一个家庭的地位高低就通过红白喜事规模体现,所以丧葬费用也很不菲,韩养民指出新式丧葬的推行可以有效遏制这一现象,但在此之前一定要做好“厚养薄葬”的宣传,让大家更重视生前照拂,不要盲目在丧葬方面进行攀比。
上一篇
宠物死后 应推广规范殡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