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讨论:摒弃殡葬陋习

 天津频道 在刚刚闭幕的天津市“两会”上,许多代表和委员都围绕殡葬改革和文明殡葬提出意见建议。大家纷纷表示,烧纸牛马、撒冥币、吹打念经等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陋俗,与建设美丽天津的要求极不相符,应加快文明殡仪服务场所建设力度,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厚养薄祭”的观念,从俭办丧事、搞祭祀,共同创建文明城市。

    在平日生活里,您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烦心事:邻居家办丧事吹吹打打,出门一个灵棚映入眼帘,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堵心”。近日,记者针对市民办理丧事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楼门口设灵棚吹打念经

    邻居不堪其扰

    在河东区天山路附近一小区,市民王先生不得不把今年要参加高考的儿子送往父母家。王先生介绍:“同一楼的邻居这几天办理丧事,‘动静’让人实在受不了。晚上,一些穿着和尚服装的人坐在一起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一旁是吹鼓手敲敲打打,这响声一响就是四五个小时。还有楼门口设的灵棚,本来小区过道就窄,过往的汽车不得不绕道行驶。”对此,王先生虽然有意见,但想到人家有亲人去世,心情也不好,所以也不好意思开口。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每年死亡人口保持在5.6万人至6万人之间,其中市区3万人左右,大多数市民办理丧事还是集中在家里,由隶属民政部门管理的殡仪服务站和一些所谓的“白事中介”提供丧事服务,很多“白事中介”会向逝者家属传播各种旧俗老例儿。

    “这种‘白事中介’服务人员被习惯称为‘大了’,得知哪家有人没了,便会主动上门自荐,‘大了’的生财之道是编造出许多封建迷信的理由抬高支出费用。这样下来,办一场丧事就得花去上万元的费用。”市民政局殡葬处处长王春生解释说,这些支出都是不必要的,办“白事”的基本费用包括“运(运送死者)、烧(火化)、存(骨灰存放)”三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租赁性质的延伸服务,逝者家属可自由选择,即使这样,花费也超不过3000元。

    丧事交给殡仪服务中心

    文明又省心

    在第二殡仪馆门口的殡仪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陈阿姨。陈阿姨的父亲日前因病去世。老人在世时,曾告诉儿女对于自己的身后事一定要从简。按照父亲的遗愿,姐几个商量把父亲的丧事交给殡仪服务中心办理。

    在陈阿姨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殡仪服务中心的悼念厅,朵朵鲜花将这里装点得庄严肃穆。供桌上,电灯取代了蜡烛,并统一使用无烟香。和家里设灵堂相比,这里看不到烟雾缭绕的画面,闻不到呛人的上香味。“我母亲去世后,我们把丧事交给‘大了’办,不仅花了好几万元,还闹闹哄哄地把家里整得乱七八糟。”陈阿姨说,在殡仪服务中心办理丧事省心,什么事都是由工作人员帮着操办,吃住也都管,价格也不贵。

    该殡仪服务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两年前,我们成立殡仪服务中心,也是为了给百姓创造文明殡葬环境。家里有亲人过世,打个电话,我们就会派人派车将逝者遗体拉到殡仪服务中心。为了满足‘守灵’的传统风俗需要,中心的悼念厅作为灵堂,根据家属要求安排遗体停放时间。最后的出殡,也是由我们联系殡仪馆将遗体拉走。随着人们观念改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丧事交给我们办。”

    下期本报还将围绕文明祭扫进行报道。在殡葬事业改革中,您若有好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和我们一起聊聊。欢迎您登录天津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或拨打热线28201000参与讨论。(完)

来源: 天津日报  转自:新华网

本季热卖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