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墓价跟着房价涨:部分国人囤墓忙

 民政部28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并还在随老龄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长趋势;按2010年死亡人口数量推算,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现有的墓穴只够使用6年,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

 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墓地涨价的步伐仍在继续,并且有一部分国人开始“囤墓”。

 与活人争土地:传统丧葬观念造成窘况

 这份报告指出,“入土为安”是中国人传统的丧葬观念,而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情况,开始限售墓位,很多骨灰难以安葬。

 

 以北京为例,2010年,全市遗体处理数为85705具,安葬数26642人,仅有约31.3%的死亡人口安葬在合法墓地。同期,上海的墓地安葬比例为38.4%,而广东仅为5.9%。
对此,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介绍,墓地紧张的状况确实存在。目前,北京全市火化量每年约8.7万,但墓地安葬仅仅是一种方式,多数骨灰寄存骨灰堂,或采用海撒等生态葬方式进行安置,还有一部分骨灰流向逝者家乡。

 

 针对墓地紧张现状,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李波表示,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规划在全国城市建设一批公益性公墓,主要提供立体安葬(壁葬)、骨灰深埋、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服务。通过节地安葬的方式,缓解“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
 鼓励生态安葬:制定各种减免奖补措施

 按照民政部的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城市公益性公墓将满足公民逝后的基本安葬需求。民政部还在积极推动出台修订后的《殡葬管理条例》,采取减免费用或奖励补贴方式,鼓励公众选择生态安葬。

 

 此外,李波指出,虽然现有墓园紧张,但各地政府会不断调整公墓建设规划,增加新的墓位数量;同时,根据国际经验,墓地经过三代人循环后,部分墓位会荒废,可以得到重新的循环使用。因此,现实中不会出现墓穴“用完”的情况。

 就北京而言,目前海撒、树葬、壁葬、花葬等生态葬的数量,不足整体安葬方式的10%。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表示,今年北京市将制定各种减免或奖补方式,鼓励市民对逝去的亲人采取生态葬的方式,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力争到2015年生态葬的比例能够达到30%甚至更高。
 老年人口剧增:墓地涨价趋势还将持续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由于老年人口剧增,每年死亡人口也将快速增加,对墓地的需求自然也持续增长。

 1950-1973是中国人口的两大出生高峰期,如果按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岁计算,未来10年殡葬行业将出现高速增长。

 

 因为除了少数几年外,出生高峰期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但自然规律是有生自然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到了老年,可以预见每年的死亡人口将快速增长。

 此外,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未来殡葬行业也将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2011年全国死亡人数约960万人,未来每年死亡人数将超过1000万,殡葬业存在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利润,这使得外资和民营企业将产生强烈的投资意愿,墓地涨价的步伐未来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缺乏销售价格的硬性规定,近年来墓地价跟着房价走,已成了升值最快的商品之一。青岛许多墓地最低价格甚至已超过了3万元。甚至连20余万元的豪华墓也丝毫不愁卖。涨价的步伐还在继续,并且有一部分市民开始“囤墓”。

 

 一处公墓销售人员坦言,墓地划拨面积有限,要想有更多利润,只能不断涨价。他同时表示,如今包括人工费、材料费、运费等的价格都在涨,尤其是同样占用土地资源的房价连年爬高,墓地涨价也在情理之中。业内人士王先生说,除了墓穴价格销售不透明,管理费的征收仍是商家自行决定外,一些销售人员的宣传,甚至部分“炒墓者”的推波助澜,让墓地资源更加紧张,市民看到后也都赶紧“下手”。
 改变殡葬理念才能缓解墓穴短缺

 墓穴不够用的症结在于公众殡葬理念的落后,当人人都想在身后占有一个墓穴,而且这个墓穴还要越大越好,越豪华越好,那么除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浪费大量的资源之外,势必还会导致墓穴紧张。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如果部分人不需要墓穴呢,这个问题岂不是就不存在了?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这也就引出了革新殡葬理念,采用绿色殡葬这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所谓的绿色殡葬,主要指的就是不占用土地资源的殡葬方式,包括树葬、水葬、海葬、花葬等等。和传统的墓葬方式相比,这些殡葬方式既为国家和社会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还为子孙后代节省了殡葬费用,可谓是一举两得。但是这些绿色殡葬方式之所以至今没有形成气候,采用者仍旧属于“少数派”,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和殡葬理念有关。

 很多老人受封建思想,传统习俗的影响,生前就嘱咐子女在自己身后一定要选择墓葬,多数人在生前就早已把墓穴买好建好了。而一些为人子女者也担心别人说闲话,怕担上一个不孝子孙的骂名,也主张为自己去世的亲人选择墓葬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殡葬理念的改变,也许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但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宣传引导,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包括对选择绿色殡葬方式者给予遗体火化、殡葬服务方面的费用优惠和减免等等。
 我们可以相信,随着社会越来越文明,一代人比一代人在思想认识上的更加进步,同时再加上政府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墓穴不够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宣传引导的力度,加强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让绿色殡葬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人所接受。
 北京千年古墓群得见天日全球八大最神秘墓穴

 去年10月在北京大兴城区发现了一千年大型古墓群,经过近半年的发掘工作,终于在近日正式重见天日。众多古墓及各类随葬物品曝光,场面非常壮观,令人惊叹。

 据统计,这座大型的古墓群总共有129座,墓群的时间跨度上千年,可以追溯到东汉致辽金时期,随着发掘工作的继续进行,越来越多的古代文物宝藏将重现天日。

 

 经过此前的勘探和发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已清理出墓葬75座,其中东汉墓7座,北朝墓2座,唐代墓葬33座,辽代墓葬33座。很多墓葬保存完好,不仅有完整的人类尸骸,还出土了陶器、瓷器、漆器等陪葬物品。有的墓葬十分壮观,不仅空间大、墙上设有仿木的廊柱、墙壁上还绘有人物、家具等精美壁画。

 据了解,对剩余54座墓葬的发掘工作将于本月内展开,预计今年5月底、6月初结束发掘工作,同时将同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勘探发掘古墓是国家对古代历史文化传承的体现,也可以让更多的后人更加深刻的去了解历史文化,将好的东西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