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专用菊花
海葬用船
市民携骨灰登船
撒海地点用GPS仪记录
生态殡葬模式逐渐被接受
一人死去可能不花任何费用
据统计,自4月1日接受报名的一个月以来,烟台市共有260户家庭报名参加海葬,海葬首日有131个家庭抛洒骨灰入海。逝者从10至96岁年龄不等。“千条江河归大海,以后如果想念父亲,可以随时向大海诉说思念。”今年27岁的牟平区市民孙静告诉记者,家住在靠海很近的地方,家人的思想都十分开放,母亲一直以来致力于献血、捐献血小板等公益项目,她和妹妹耳濡目染,目前已经和医院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想为公益作出贡献。
“市民政局在2014年就把举办公益海葬列入财政计划,为有烟台户口的居民提供免费海葬,每户参加海葬的家属不超过4个人。”市民政局副局长周喜讯说,“以后会根据季节变化、报名情况和市民要求,每年组织两到三次海葬。非烟台户口,有海葬意向的人来烟台海葬工作也将启动,我们为其提供一定服务。希望通过推行海葬为烟台的殡葬工作注入一股新风气,让烟台的殡葬改革再向前推进一步,通过这个方式缓解大家反映的殡葬暴利、‘死不起 埋不起’问题。”
今年,我市民政局下发的《关于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规划建设1处城市公益性墓地;大力推行树葬、草坪葬、壁葬、花坛葬等生态葬法,到2020年生态安葬比例达到40%;到2015年底前,实现惠民殡葬服务全覆盖。针对《意见》,周喜讯指出,海葬只是殡葬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烟台将积极监督建设公益性墓地,做到县级市以上的城区建设完成1-2个公益性墓地;同时继续大力贯彻推行免费火化政策,将来一个人去世后可能到从火化到殡葬将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