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殡葬改革:莫因垄断导致“肠梗阻”

核心提示:殡葬改革是重大的社会民俗改革,关乎民生,更关乎社会文明进步。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殡葬改革又遇到了新“瓶颈”。一些地区被曝殡葬腐败,滥占耕地、借机敛财、殡葬暴利,百姓直呼“死不起”。造成殡葬行业广受“诟病”的原因很多,其中“殡葬垄断”难辞其咎。


1 简政放权根除垄断顽疾

  长期以来,我国对殡葬服务投资的历史欠账严重,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一般一个县级市有一个公益性墓地和一个经营性墓地,目前全国仍以公益性公墓为主,经营性公墓仅占全国公墓总数的5%。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受政府财力限制,对“公益性殡葬”的安葬设施投入和服务特别匮乏,如何把这些死亡人口安顿好,确实是个大课题。另外,部分城市也因制定限制殡葬用地的政策而导致墓地紧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也没有把殡葬用地纳入规范范围内,没有统一收费标准。加上部分城市对于公共资源过度商业化开发,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将殡葬垄断推向风口浪尖。

  有数据表明,我国殡葬业每年销售总额超过2000亿元,仅以骨灰盒为例,大多数骨灰盒的成本只有几十元,但其利润率竟在2000%以上。巨额利润的诱惑也是滋生殡葬垄断和殡葬腐败的根源,大到陵墓工程发包、墓料购进,小到遗体火化、骨灰盒采购,殡葬单位雁过拔毛现象大量存在。面对每年近1000万死亡人口的殡葬市场,缺少一部国家层面的《殡葬法》。

  殡葬业的行业垄断经营行为,是行政性垄断。民政部门掌管着各类殡葬机构,并制定各项规定和各项审批程序,并要求其他单位和个人被动接受殡葬机构的各类“一条龙”收费。尽管名义上有些项目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到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一扇扇“玻璃门”“弹簧门”,把民企挡在了门外,要想遏制住殡葬业的乱象,只有根除垄断。

  殡葬业是一个特殊行业,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我们长期思想封闭,公众对殡葬业缺少正确的认识,甚至从业人员也对这个行业思考得太少,目前我国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数不到总人口的1%,不及美国从事这个行业的1/5。欧洲人也并不忌讳这个行业,他们已经把殡葬作为人文博物馆、旅游观光胜地,而不是单纯缅怀哀思之地,他们更注重艺术与历史的融合,更多的是承担起人们休闲生活、精神延续、传承文明的“精神文化圣地”,而我国现在能做的却仅仅是简单的遗体处理,提升殡葬服务空间迫在眉睫。

  因此,当务之急必须通过公平、公正的自由竞争,建立一个规范、有序、健康的殡葬市场。理顺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明确界定垄断与非垄断行业,对自然垄断环节的服务业,仍实行政府定价,要完全彻底地回归公益性,由政府财政为民众的基本殡葬需求埋单;对竞争性环节的服务业,政府全面放开价格控制,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改革,就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都要求行业尽快转型。同时,加快健全我国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出台《殡葬法》,彻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破垄断壁垒。

2 社会责任成就品牌价值

  记者注意到,今年清明前,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报道了锦州人文纪念公园承担社会责任,惠及民生的消息。锦州人文纪念公园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态园林墓园”并非一朝一夕,23年来,实现了“荒山变绿洲,公墓变公园”生态殡葬模式;2004年实现了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的改革蜕变;2012年实现了资本上市的再次飞跃。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殡葬改革正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和升级中,殡葬业要担负起更高的“殡葬社会责任”。锦州人文纪念公园23年的殡葬担当,就是他们在为节约土地、移风易俗、生态保护、“惠民殡葬”,在推广我国孝道文化的传承使命中,把“凝聚孝心、传递爱心、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的企业核心文化竞争力做得风生水起;让“生态园林、文化园林、凝聚历史、弘扬文化、彰显精神、传承文明、启迪后人”的殡葬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锦州人文纪念公园发展路径清晰可循,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为百姓、企业、社会都带来了巨大实惠。过去,这里曾经是人迹罕见,荒凉贫瘠的不毛之地,只有几座坟茔孤立于此。现如今,这里松柳夹道,鸟语花香,叠石为山,泉瀑交流。一位在这里工作23年的工人告诉记者,这里原来都是不长草的乱石堆,他们这些年就是一棵树、一把泥土、一块石头慢慢修成这样的。自成立以来,他们就把建设公墓与治理荒山、林业、旅游业、园林建筑业有机结合。先后修建了翠峰湖、祭祀坛、二十四孝石雕群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精致景观,还种植2万多棵松柏、枫树等名贵树种,真正实现了“荒山变绿洲,公墓变公园”生态殡葬发展战略。

  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锦州人文纪念公园总经理赵立民介绍说,事业单位转成企业的改革“蜕变”,让他们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即:建设具有行业第一竞争力的排头兵,并制定了以人为本的“百年墓园、为百姓服务”的未来大方向。殡葬工作做得好,一定要有社会责任,要经得起历史的推敲。改革后的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大变化,惠民力度、职工待遇、服务水平、园区设施、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是一次大提升。真正做到了“服务一流”“环境一流”“建设一流”“绿化一流”“理念一流”“公益一流”,群众满意了,各方高度赞誉也纷至沓来。

  转制的成功并没有让锦州人文纪念公园安于现状,为了寻求中国殡葬在世界舞台上更大的发展,2012年5月锦州人文纪念公园加入了国内殡葬业翘楚福寿园国际集团公司,正式跨入资本市场。赵立民说,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殡葬业有上百年历史,我国殡葬行业有历史的断层,再加上传统观念约束和政策原因,作为殡葬人就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加快缩短与世界先进理念的距离,上市是为了通过与资本的结合把先进的殡葬理念传播出去,殡葬业,不只是一门生意,它思考的不仅是殡和葬,核心理念是尊重,最大的价值也恰恰来自于服务中的尊重。让逝者和活着的人都享受同等有尊严的服务,是殡葬人和社会共同思考的大问题。

3 引入竞争激活行业潜力

  借鉴发达国家探索公共服务业市场化的有效路径和经验,公共服务项目依法面向社会实行公开、公正和公平的招投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通过合同外包、公私合营“PPP模式”、凭单制度等方式,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率先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国务院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即是公用事业领域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将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公用事业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使投资者在平等竞争中获取合理收益,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改善当前投资动力不足的状况,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主编李伯森认为,顶层设计上要探索殡葬服务公立机构分类改革和改制路径。打破殡葬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平等的投资环境,适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殡葬服务机构改革,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可探索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租赁等途径,采取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适度参与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此外,在价格机制上,其他延伸性、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自主定价。

  赵立民对记者说,社会资本竞争让殡葬垄断成新“拐点”已是大势所趋。政府实施“PPP模式”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用事业领域,减轻财政压力;另一方面是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专业的管理经验来更好地经营公用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或竞争谈判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对社会投资人进行竞争选择来增加行业领域内的竞争,为项目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一个持续的激励,可以打破垄断,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的价值。

  记者认为,放开殡葬市场后,政府应重新定位自身在这一领域的“角色”,如何做到科学监管、到位监管,确保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将成为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殡葬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正视改革中存在的垄断问题,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有的藩篱,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确保殡葬改革顺利推进,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本季热卖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