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邱玥)近日,记者从全省殡葬系统“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按照省委、省纪委部署,去年12月开始,我省对殡葬系统开展“红包”专项治理,半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全省185个殡葬服务单位开展了思想教育、纪律教育、职业操守教育和“红包”问题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对干部职工开展约谈、函询、警示谈话193人次。全系统1783名干部职工全员开展了“红包”问题自查自纠,并全部签订了《拒收“红包”承诺书》,有20人次主动上缴“红包”及烟酒价值3595元。结合专项治理,全省殡葬服务单位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红包”清退、“红包”问题举报及查处、通报等长效管理机制,推出殡葬“一条龙”服务、“阳光”殡葬服务等惠民殡葬服务项目263个,惠及1931人次,累计取消自备车消毒、代办手续费、探认遗体、租电冰棺等服务收费538万余元。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殡葬系统的“红包”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现金、香烟和白酒、鸡等物品;有三类人员容易收受“红包”,即殡仪馆聘用的工作人员、殡仪馆一线职工、殡仪馆丧葬用品采购等有关岗位的管理者;“红包”问题的产生,主要发生在六个环节,即遗体接运和存放环节、殡葬用品购买和采购环节、遗体收殓和化妆环节、遗体火化环节、选墓安葬环节、遗体火化证明和公墓安葬证明或骨灰寄存证明出具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