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送好逝者最后一程

室外29.6℃,室内呢?8月4日早上7点整,记者在吴江区殡仪馆火化车间看到,温度计显示的室内温度是35.5℃。而此时,炉工班师傅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室内温度一路攀升

炉工班的师傅早上6点50分前就到单位,换上工作服,必须在7点整准时开始工作。

殡仪馆内的遗体告别仪式分别在大小各个告别厅举行,当天该馆接待的遗体是18具,比8月3日少了8具。但为了让丧户不用在高温下等太长时间,大热天里,工作人员全都提早上班开工。负责业务工作的副馆长孙根荣还决定多开几个火化炉:“宁可我们辛苦点,也不能让丧户久等。”

多开炉,意味着室内温度会更高一些。孙根荣介绍了区殡仪馆的工作流程后,还给记者普及了火化知识:“平板炉一般火化遗体时间在40分钟左右,拣灰炉一般在1小时左右完成火化。”用平板炉火化,工作人员把骨灰耙出来装盒;用拣灰炉火化,工作人员用火钳夹出骨灰,压碎后入盒。孙根荣说,如今丧户选择拣灰炉的逐渐多了起来,从开始的10%提高到目前的40%。这项拣灰工作也让炉工班的师傅们离高温更近了一步。

“火化的遗体越多,室内的温度越高。”孙根荣说,炉火的温度在700℃至800℃之间,火化车间的层高约三层楼,如此大的空间里,装了空调也起不到大作用,所以工作人员只能靠电风扇降降温。记者在室内还没待多久,就开始出汗了。记者测量了室内的温度,9点多的时候,室内温度已经升到了37.8℃。

火化车间内设置了一个小型的休息间,里面装着空调。不过单位有规定,工作时间工作人员不可以随意去休息,至多去那里喝口水。如果提早完成工作,不到下班时间,工作人员也不可以擅自离开岗位。“炉子开启后,人就不能离开,我们要对丧户负责的。”工作人员小顾说,就算可以去休息室喝口水,可出了一身汗,到空调间一遇冷,很容易生病,何况炉子的安全高于一切,他们得密切关注炉火情况。

每天都要出几身汗

上午8点半左右,火化车间的8台火化炉全都开启了。工作人员邓宸平正在用专用的工具耙出骨灰,另一具遗体也开始进入火化程序。

邓宸平的衣服早已湿透了好几回,那是被室内升高的温度“蒸”出来的结果。小邓的脸上已满是汗水,他抬起右手臂,用短袖衬衣的袖子擦了几下脸,毫不在意。“这里的温度高,夏天的时候每天都会出好几身汗。”

虽然火化工作是机械化电脑操作,但遗体在焚烧时,炉工们需要不时戴上墨镜观察一下炉膛。单位的要求是穿长袖长裤戴眼镜口罩,可小邓只戴上墨镜。“口罩戴不上去了,汗水一出来就滑落了,干脆不戴了。这里的灰尘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我们有尾气处理环保设备,用来除尘、除烟,净化空气。”谈话间,小邓已经凑近炉膛,他的脸被火映得红红的(如图,方芳摄),豆大的汗珠挂得他满头满脸。负责隔壁炉的班组长小王更是满头大汗。

“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负压运行,还要留意炉膛内的焚烧情况。”小邓解释,炉膛负压过大,将增加炉膛及烟道的漏风,使烟气量增加,受热面烟气流速加快,加剧受热面的磨损;如果炉膛负压太小或偏正压运行的话,炉膛内的高温烟气和火焰会直接外冒,不仅影响火化车间的卫生,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还可能造成炉膛结焦,喷燃器、钢架、炉墙等因过热而变形烧毁等危险情况。

气温高,还不能少穿衣服,整个车间几乎就成了蒸笼。“每天,他们都在高温作业。有些家属会随同遗体放一些容易爆燃的如收音机等随葬品,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口观察时,就可能被溅出的火星灼伤。”孙根荣指着自己的镂空凉皮鞋说,“这样的鞋子炉工师傅就不能穿,得穿皮鞋和长裤,所以他们就更热了。”

清灰如同蒸煮一般

“清灰时,我们就像当矿工。”说起车间后面那间尾气室,小顾告诉记者,清灰的活更辛苦,因为那里的温度更高。记者看了下尾气室温度,显示为54.1℃,炉工师傅们将在这么高温度的“蒸笼”里做清灰工作。

清灰需在结束火化工作后进行,一般每过3个月就要做一次。特别是夏天,更适合清灰,清理干净后,晒干布袋的时间可以短些。

邓宸平和几名师傅爬上了3米来高的环保设备顶部,拆除布袋,清理上面留下的灰渣。这次,师傅们不能穿短袖了,他们穿上了全套防护服,成了“太空人”。拆布袋用去了几乎两小时,等师傅们脱下衣服,他们个个像刚从水里爬上来一样,头发上的汗水一滴滴地落在了地面上。

主负责清灰工作的小邓洗完手后,又去用力擤鼻涕。他介绍,上面的温度估计有60℃,穿着防护服虽然热,但那是必要的保护措施,开始他没太注意防护,结果吸入灰尘导致过敏,咳嗽不说,人也没了力气。

小邓做炉工已有7年时间,清灰工作主要是他在负责。2012年,火化车间后的尾气环保设备启用后,他每去清灰一次,不仅鼻子里都黑了,只要碰到布袋的地方都是黑的,夸张点说,真的和矿工没啥两样。

汗水不能滴入骨灰

“热一点,我们也习惯了,那都没啥,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让丧户满意。越是高温高峰时段,我们越是得认真。”炉工班的班组长王师傅40来岁,已是班组里年纪较大的一员。他说,送逝者走最后一程,那是一份庄严肃穆的工作,需要技术,更需要带着人文关怀去做。

当天有几户丧户选择了拣灰炉火化遗体。王师傅说,这个火化方式的特点是火化后炉板直接输送出来,可直接拣骨灰装入骨灰盒。他要做的是把骨灰全部放入盒子,然后关闭好。

王师傅去拣灰前,先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这个汗水不能滴到骨灰上,不然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说着,他开始在炉板上拣灰。此时,汗水冒了出来。王师傅侧着头,保持一个仰头的姿势,生怕自己的汗水落到骨灰中。这个姿势,他保持了10多分钟。

王师傅在拣灰的时候,记者随机测了一下室内温度:第一炉拣灰时是48.7℃,第三炉出来后的温度为52.8℃。其实,经过高温焚烧,王师傅拣灰时周边温度估计会到60℃,记者测量的位置离炉板还有一些距离。王师傅的脸上不停地冒着黄豆般大小的汗珠真不是夸张,而是记者亲眼所见。

用王师傅的话说,他们炉工要像消防队员那样遇到情况迅速到位,更要像医生上手术台一样认真仔细。逝者为大,绝不容许出一点差错。

本季热卖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