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殡葬怎样做到“节地生态”?
北京陵园网行业动态
2016-02-27 09:13:18
<!--IMAGE_MARKER_0--><!--IMAGE_MARKER_1--> 中国民政部等九部门24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培育现代丧葬文化。事实上,在瑞典、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节地生态安葬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绿色与简约”俨然成为殡葬新风尚。<br/> <strong> 瑞典</strong><br/> <strong> 液态氮分解遗体成颗粒</strong><br/> 瑞典女生物学家苏珊娜·威-马萨克几年前成立了充满科幻色彩的液态氮殡仪馆,如今已吸引了数千名意愿登记者。<br/> 据介绍,专业人士会先把遗体置于零下18摄氏度的环境中冷冻,然后放在可降解的棺材里;接着,再把棺材放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态氮里,轻轻摇动,遗体会分解成直径为约5毫米的小颗粒。<br/> 在除去“颗粒”中的重金属后,便可把“颗粒”装进一个由玉米淀粉做成的可降解容器,埋入墓园地下。墓园中将种植各种植物,遗体留下的“颗粒”可以给这些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让逝者在大自然中获得另一种形式的“重生”。<br/> <strong>澳大利亚</strong><br/> <strong> 直立式棺材省空间</strong><br/> 澳大利亚墨尔本所在的维多利亚州一家殡葬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墓葬法,即把棺材由原来的躺式变为直立式,以节省墓地空间。<br/> 随着环保意识加强,同时也为了节约费用,澳大利亚人采用火葬的人数稳步上升。在澳大利亚,火葬费用大约只有土葬的一半。调查显示,澳大利亚选择火葬与土葬的比例,已从10年前的55比45提高到65比35。<br/> 澳大利亚人崇尚自然,墓地设计和管理也充分体现“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绿色理念。当地不少墓园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其中管理人员70%以上是绿化园艺管理专业人员。<br/> <strong> 美国</strong><br/> <strong> 骨灰合成人工珊瑚</strong><br/> 美国绿色墓葬的形式有很多。以海葬为例,美国人将骨灰与混凝土混合后做成人工珊瑚,沉入海底,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之地。许多死者亲属认为,让自己心爱的人栖息在大自然中更富有人情味。<br/>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创建了第一个绿色墓地,目前全美有32个州有绿色墓地。这些墓地没有任何钢筋水泥等人工建筑,墓穴和周边环境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绿色安葬的骨灰盒或棺木都采用可降解材料。土葬者尸体不涂抹防腐剂,用毯子、白布包裹或采用未上过油漆的薄木板、纸板做棺材。<br/> 随着科技的发展,起初只有航天专家或社会名流才能享受的太空葬礼在美国也渐为大众接受。太空葬礼就是把死者的骨灰放入容器里,通过火箭发射送入太空。<br/> <strong>瑞士</strong><br/> <strong> 将逝者骨灰制成“钻石”</strong><br/> 瑞士推出了“骨灰钻石”技术,即用死者骨灰中的碳制造出高品质“钻石”,这种“钻石”可佩戴在身上。此种安葬亲人的方式既可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也可与已故亲人长相守。<br/> 瑞士格劳宾登州一家公司发明了这一能将骨灰制成像钻石一样闪亮的人工合成晶体的新技术。<br/> 据介绍,这种特殊的人工合成晶体是将骨灰净化后在1500摄氏度高温和5万帕高压下,经过3周到4周形成的一种类似钻石的结晶体。<br/> 这家公司的成品“钻石”通常被镶嵌在花岗岩底座上,如果死者亲属愿意,也可将死者的姓名与生卒年份用激光刻在“钻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