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终结殡葬腐败 应推进殡葬公益改革

进价不到1000元的骨灰坛盒身价一翻卖到3000元,进价4000元的玉骨灰坛盒则加价近4倍卖到近2万,如此昂贵的“必需品”在殡仪馆畅销无阻,因为骨灰坛盒经营权被一家商户垄断。而商户将垄断经营获得的暴利行贿给民政局领导、殡仪馆馆长以及其他官员,甚至按月“发工资”。近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武汉市民政局原副局长、三地6位馆长及3位副馆长涉案。(《法制晚报》)

 

  打破殡葬利益链条不易

 

  在清明来临之际,殡葬系统垄断及腐败的报道总会引起关注。遗憾的是,在媒体和舆论关注之后,殡葬服务经营权高度垄断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改观。也正是因此,武汉民政系统发生的腐败窝案,也就顺理成章了。毫无疑问,按照现在的反腐力度,对于公众和社会来说,多抓一些殡葬领域的腐败现象,杀一儆百,有利于遏制殡葬系统的腐败。但过往的经历表明,如果殡葬行业的垄断现状没有根本性的改革,类似的腐败还会“春风吹又生”,更倒霉的是,公众将继续承受较高价格的殡葬服务。

 

  殡葬公益改革的大方向其实已经讲多很多遍,从社会到官方都有共识。问题在于,目前垄断的殡葬行业现状形成了不少的既得利益,使得基本殡葬服务的公共属性难以得到伸张。就像武汉殡葬系统这起窝案,从骨灰盒、棺材到火化炉经营,再到殡仪馆工程建设,多个环节都出现了行受贿现象。换句话说,该市民政系统从上到下都有人涉案,都获得了好处,要打破这一利益链条,谈何容易?

 

  之于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主要以火葬为主,再辅以“骨灰盒+墓地”的形式安葬。这样的安葬模式,决定了骨灰盒及墓地是刚性需求。因此,骨灰盒的供给渠道如果单一,哪怕不存在腐败也必然存在高价现象。因此,解决骨灰盒价格过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化解。当逝者家属有更多的选择时,骨灰盒的平均价格自然会降下来。同样,当市场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骨灰盒供应商贿赂官员的必要也就没有了,这个环节的腐败自然消失。

 

  墓地供给不足推高价格

 

  而墓地供应的问题则没那么简单,在我国,对于绝大部分城镇来说,墓地的供应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墓地供应不足,加之供应的出口又被相关部门牢牢掌握,无论名义上具有公共属性的公墓,还是那些市场方式企业经营的墓地,自然就有了高价的资本。

 

  另外,“入土为安,入墓为贵”,至今依旧是大部分国人的传统殡葬观念。同时,确实也存在不少讲排场、讲面子的心态,一些墓地的价格偏贵也就不奇怪。但无论如何,不管怎么讲面子讲排场,对于绝大部分普通公众而言,在有相对便宜墓地的选择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非要花高价买昂贵墓地的。因此,如果公益性墓地的供应有保障,大部分墓地不可能是高价。就像房地产一样,在市场需求稳定的情况下,供应相对较多的城市,房价也就比较稳定。

 

  相对房地产的建设周期和成本,墓地的建设规划其实要简单和容易得多。一个城市有多少人,每年的基本墓地需求多大,都是可以统计和预算的。“火化+墓地”安葬的模式既然是主流,也是大部分公众能接受的,那么像其他预算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一样,通过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及其他法定程序,在吸纳公众意见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公益墓地难道不可以吗?包括墓地区位的选择、设计、建设招标,只要足够公开透明,墓地价格的制定也就有章可循。

 

  引导公众“生态化”殡葬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观念的变化,通过补贴等方式,还可以引导公众树葬、花葬、壁葬、海葬等生态化方式处理骨灰。如此,保基本、更多元化的选择也就让殡葬系统腐败可以得到根本遏制。更重要的是,让公众的基本殡葬需求有了公益保障。

 

  对于一部分有更高殡葬诉求的家庭来说,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满足其需要。当然,无论如何,人死不能复生,天堂的幸福不可能靠人间金钱的多寡,葬礼、安葬的隆重来决定。太奢侈的葬礼,过于高端的骨灰盒、墓地本身也是一种浪费,这自然是不该提倡的。因此,即便是那部分确实有钱,也愿意把亲属的后事做得体面一些的家庭,他们的这种需求也应该适度。

本季热卖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