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节,有关殡葬业暴利的讨论总是很热门。从要价几十万的豪华墓到几百万的“别墅墓”再到近年来颇受青睐的“小产权墓”,人们开始意识到“死无葬身之地”已不仅仅是一句诅咒。
关于殡葬业暴利的分析很多,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殡葬业确实存在着暴利,甚至远超“声名狼藉”的房地产业。但在回答殡葬业为何暴利这一问题上,答案观点各异。有的说是因为行业垄断,有的说是中国人爱面子喜欢摆阔,也有的归咎于游资爆炒,最近更有观点认为,殡葬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是价格混乱之源。
殡葬行业关系到每家每户,暴利的存在和屡禁难止就像一个毒瘤,腐蚀的是社会肌体,疼痛的是每个国人。正因为此,这些年来相关政府部门推出了不少政策措施,只不过收效甚微。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民政部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除再次强调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定价,延伸性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外,还要求对殡仪馆销售的骨灰盒、花圈等殡葬用品实行政府指导价或采取其他必要方式管理。
但俗话说对症才能下药,如果原因没有弄清,开出的方子就会效果有限甚至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笔者认为要想药到病除,必须首先厘清两个很关键的问题:一是殡葬业暴利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二是政府定价或指导价能不能管住暴利?
抛开国人观念等主观因素,笔者认为暴利的根源主要有二(游资炒作并不是暴利的原因,恰恰是暴利的结果)。
行业垄断显然是最大的根源。殡葬行业由政府管理和经营,行业准入有限制,这就形成了一方面殡葬行业连续9年入选十大暴利行业而另一方面殡仪馆数量又严重不足的巨大反差(2011年全国死亡人口有960万,但各地殡仪馆加起来才1724家),供需出现严重失衡(按照国际惯例,每10万人口需配备一个具备火葬功能的殡仪馆)。“独家经营,别无分号”必然导致卖方强势,也就是我们说的垄断。媒体上针对殡仪馆漫天要价、捆绑销售的负面报道不绝于耳。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一个红木骨灰盒的出厂价是180元,而八宝山里面要卖13800元,如果你想在里面寄存一年以上,就必须买它的盒。
监管缺失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是另一个主要原因。监管乏力的原因有三:一是管办不分,裁判员和运动员是一家人;二是多头监管,大家都管通常是谁也不管;三是缺乏行业标准,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已明显滞后。监管缺失的最大恶果是形成了殡葬服务业的虚假市场化。这也是有观点认为目前的社会殡葬服务用品市场是价格混乱之源的根本原因。表面上看,现在不少服务已经从殡仪馆分出,市场竞争很激烈,但由于行业垄断格局本质上没有打破,分出来的服务依附性很强且利润空间有限,畸形的“市场竞争”催生出赚快钱的短期效应,整个行业鱼龙混杂,竞争越激烈情况越混乱。
厘清了殡葬业暴利的两大根源,我们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政府定价能不能管住价格的混乱?
表面上看,政府定价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像供电、供水、公共交通这些自然垄断行业,政府定价是必要的。但一些地方却习惯把政府定价当做调控物价的灵丹妙药,最典型的例子是2007年的兰州拉面限价事件,结果一次错位的监管成了政府不当干预市场的反面教材。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随着供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政府定价的最大弊端是无法找到即时的均衡价格,而低于均衡价格的定价将造成资源错配和福利损失。拿殡葬行业举例,严格执行政府定价可能出现几种状况:一是可能某个项目收费标准定得太低,殡仪馆自己不愿干而将其交给社会经营;二是殡仪馆堤内损失堤外补,这项服务收少了,其他服务就多收点,导致各种名目的乱收费(这也是为什么基本殡葬服务都亏损,而殡仪部分最暴利的原因);三是殡仪馆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导致亏损。因为整个行业利润太低,民营资本参与热情不高,这显然不利于未来行业改革。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彻底打破和终结殡葬业的种种乱象,必须彻底打破垄断放开行业准入,政府当好监管人的角色,把市场的交给市场。财经评论员 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