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走进东莞市殡仪馆火化车间 独家揭秘火化全过程

“别哭,我最爱的人,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一刹那凋落,你的泪也挽不回的枯萎;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如果逝者的灵魂能够开口,或许这几句歌词是他们最想向生者传达的情感。

  而对于生者来说,让逝者能够安详地离开,从容地走向下一段旅程,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遗体被送往火化车间后,到底是如何火化的?是否会跟其他遗体混淆?如何维护逝者最后的尊严?为了解答部分市民的疑虑,上周五,市殡仪馆首次向市民开放火化车间,让有意愿的市民参观遗体火化的整个过程。

  遗体入炉前家属先签字

  上周五上午10:45,谢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结束。谢先生生前是一名派出所所长,年仅38岁,意外死亡。

  10:48,市殡仪馆6名护灵工作人员将谢先生的遗体(装在棺木里)移送到火化车间,谢先生的家属紧随其后,泪如雨下。

  火化车间外有一条内通道和一条外通道,中间由玻璃隔开。在进入内通道前,上面写着提示:请由外通道观看遗体入炉。

  以前,家属只能在此止步,并在外等候逝者的骨灰,无法看到火化的全过程。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卢师傅解释,由于火化炉温度高,比较危险,而一些家属往往情绪激动,所以不让他们进入内通道及火化车间,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卢师傅说,三四年前,有一位男子的老婆去世,这位男子将老婆的遗体送到火化车间外,由于无法抑制悲伤的情绪,自己马上吞了大量老鼠药,工作人员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了三天,但仍无力回天。

  市殡仪馆火化车间共有10台火化炉,谢先生安排的是8号火化炉。火化炉门上有三个标识:工作、故障、空炉,如果火化炉正对应哪种状态,那个标识就会亮灯。

  在谢先生的遗体被推进火化车间之前,市殡仪馆工作人员让其家属在一张登记表上签字,确认逝者的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年龄等。同时,在8号火化炉的右侧,还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同时写上了谢先生的个人信息,以便其家属辨识。其后,谢先生的遗体连同棺木通过运输带,被传送到火化车间内的火化炉里。

  市殡仪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大部分东莞本地人都选择将逝者放进棺木,让棺木和遗体一起火化,少部分人则选择直接将遗体推入火化炉。“东莞有一种风俗,他们觉得棺木和遗体一起火化,逝者到了另一个世界后,就有一间屋子住了。”

  火化一具遗体需40多分钟

  谢先生的遗体传输到火化炉后,炉门关闭,火化师陈师傅在火化炉的另一头开始操作。陈师傅按了一下火化炉右侧的“点火”开关,炉内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与此同时,另一名工作人员也将谢先生家属选购的骨灰盒摆放到了8号炉的前面,骨灰盒上也写着谢先生的姓名等资料。

  陈师傅介绍,火化炉分为两种:扒灰炉和捡灰炉,逝者家属可自行选择。选择扒灰炉是指,在火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每隔十多分钟,便用两米多长的铁钩,将遗体钩到喷枪口,另外还不时翻动遗体,以使遗体燃烧得更快、更充分一些。每个炉每天迎接的第一具遗体,其火化需要1个小时左右;其后,炉温逐渐上升,火化一具遗体只需要40多分钟,而冰冻多年的遗体因防腐时间长,一般火化也需要近1个小时。

  捡灰炉是指,在火化过程中不能拨动遗体,而是让它自行完整地燃烧。“这种火化方式耗油很多,烧的时间长,比扒灰炉要多35-40分钟。”陈师傅说,一般从捡灰炉出来的骨灰较为大块、成型,可以由家属亲自捡骨灰,也可以让工作人员代捡。

  使用扒灰炉火化,一具遗体需要230元,而使用捡灰炉则比扒灰炉贵900元。“95%-98%的家属都选择扒灰炉。”市殡仪馆有关负责人解释,通过捡灰炉出来的骨灰体积较大,需要大的骨灰盒才能存放。而东莞镇街有很多公益性骨灰楼,存放骨灰的格位较小,所以大多数人选择扒灰炉,其火化出来的骨灰可以用小骨灰盒承装。

  谢先生遗体火化选择的是捡灰炉,而其隔壁9号炉郑先生遗体采用的则是扒灰炉。
   一炉一尸不会混淆

  站在8号炉前,陈师傅还不时查看着火化炉左侧的烟气排放监控器。据了解,每一个火化炉通过埋设在地下十余米的烟道,将烟气通到外面的烟囱排放。烟气排放监控器可实时查看遗体火化时的状况。

  “如果通过监控器发现有黑烟排放,就要把点火开关先关掉,让它自燃一下。等黑烟没了,再打开点火开关。”陈师傅说,很多东莞本地人喜欢在逝者棺木里摆放纸钱、鲜花、衣服等,这些杂物燃烧会产生黑烟。而此时,8号炉排放烟气正常,没有黑烟。

  遗体火化时是否会混淆,这是部分市民的疑惑之处。陈师傅称,“一炉一尸,必须待一具遗体完全火化之后,才能再进下一具,所以多具遗体不会混淆在一起。”

  而遗体火化时,需要采用800-1000℃的高温,由此导致火化车间也一直处于高温之下。尽管只是初夏时节,陈师傅的额头上却不时渗出细密的汗珠。“一年四季都很热,尤其是夏天,这里就像个火炉,人比较辛苦。”陈师傅说,夏天,火化车间的温度至少在40℃以上,“一进来,衣服就湿了。一天到晚,衣服基本没有干的。”

  抽风机将骨灰冷却再装盒

  11:13,在燃烧了40分钟后,郑先生的遗体火化完毕。工作人员叶师傅关掉点火开关,打开炉口,用铁钩将炉内的骨灰全部钩到一个铁盒里,并拿到火化车间旁边的冷却室。同时,将写着郑先生姓名等资料的骨灰盒也带了过去。

  对应着10个火化炉,冷却室内设置了10个水泥制成的冷却台,也分别进行了标号。叶师傅将9号郑先生的骨灰拿到其对应的9号冷却台,摊开,随后打开抽风机,对骨灰进行降温。

  在散热、冷却的过程中,叶师傅还拿着一个铁锤不时地在骨灰里移动。“这个铁锤下部是磁铁,大部分遗体火化时都装在棺木里,燃烧后,棺木中的铁钉可能会遗留下来,就用磁铁把铁钉吸出来,扔掉。”叶师傅解释道。此外,叶师傅还戴着手套,将混在骨灰里的一些黑色杂质挑拣出来,扔弃在一旁。这些杂质都是棺木里逝者遗物燃烧后的碎末。

  10分钟后,骨灰冷却完毕,叶师傅用铁锤将其中较大的块打碎一些,并拿起一个塑料袋,将冷却的骨灰全部装袋。“刚从火化炉拿出来的骨灰逾300℃,现在只有30℃左右。”

  南都记者看到,这个塑料袋长约二三十厘米,宽约十厘米。叶师傅说,由于郑先生家属所选用的骨灰盒是木制的,所以要先用塑料袋装好,再放入骨灰盒,以免散漏。如果是陶瓷的骨灰盒,骨灰不需用塑料袋装,而是直接入盒。

  此后,工作人员将郑先生的骨灰盒送到外面的等候室,待其家属前去领取。在等候室,有一块大的电子屏幕,上面写着正在火化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户籍、年龄及预计取骨灰时间。而12:40左右,谢先生的遗体也正式火化完毕,并装入了骨灰盒。

  至此,郑先生和谢先生走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程。

  下一站,天堂。
 确保骨灰“无误”的关键几步

  1在逝者被推向火化车间前,工作人员会让其家属在登记册上确认逝者的个人信息,并在其对应的火化炉右侧的小黑板上,写上逝者的信息,方便家属辨识。

  2遗体开始火化后,工作人员会将逝者家属所选购的骨灰盒,放在其对应的火化炉前面,骨灰盒上写着逝者的个人信息。

  3遗体火化完后,工作人员将骨灰冷却时,选择的冷却台号数与其火化时的火化炉号数一致。(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4将骨灰装入骨灰盒前,工作人员会再次核对逝者信息。

  5一炉一尸,在一具遗体完全燃烧后,才会输送另一具遗体进去火化。

  问答

  平均一天火化40多具遗体

  南都:此前有人反映,为什么他的家属火化后,骨灰还有一些块状的,他有疑惑,是不是烧的时候不充分?

  市殡仪馆:每具遗体火化后,烧成的骨灰是不一样的,因人而异。比如,生前年轻力壮的人,因为骨头质量比较好,火化烧成灰后,他的骨灰会完整一些,成块一些。而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骨头松一些,质量没那么好,易碎,烧出来的骨灰就会细一些。(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南都: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火化多少具遗体?如何保证忙中不会出乱?

  市殡仪馆:我们平均每天要火化40多具遗体,每年冬天过年前后,火化遗体数会增加,因为有些老人身体抗不住寒冻离世,特别是2008年冰灾,当时,最多一天曾火化了90多具遗体。

  不管每天有多少遗体要火化,我们都会延长火化时间,直到当天所有的遗体全部火化完毕。忙碌的时候,一般要到晚上8-9点才能完成全部火化工作;最忙的时候要到晚上10点。但不管多忙,我们都是严格按照流程去操作,不会让骨灰混淆。

  陈师傅介绍,火化炉共分为两种:扒灰炉和捡灰炉,逝者家属可自行选择。选择扒灰炉是指,在火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每隔十多分钟,便用两米多长的铁钩,将遗体钩到喷枪口,另外还不时翻动遗体,以使遗体燃烧得更快、更充分一些。

  捡灰炉是指,在火化过程中不能拨动遗体,而是让它自行完整地燃烧。一般从捡灰炉出来的骨灰较为大块、成型,可以由家属亲自捡骨灰,也可以让工作人员代捡。

  人物速写

  火化师:下班后从不谈工作

  “好老公”、“好爸爸”、朴实、寡言,陈师傅的品行在市殡仪馆有口皆碑。陈师傅做了10年的火化师,接触了不计其数的遗体。他说,下班后,他从不跟家人谈工作,因为“不想给他们增加恐怖心理”。

  看到第一具遗体心里害怕

  12年前,陈师傅正式成为市殡仪馆的一员。最初,他只是一名保安。2年后,陈师傅开始做火化工,与遗体打交道。

  至今,陈师傅仍记得他见过的第一具遗体,“中年人,男的”“当时一下子看到尸体,心里有一点害怕,因为以前从来没见过。”陈师傅说,但他的恐惧心理仅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再看到第二具、第三具(尸体)的时候,就没那么害怕了。”

  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下班后,陈师傅总会去外面走一走“消遣一下就没事了。”

  10年来,陈师傅接触了不计其数的遗体,对于正常死亡的遗体,陈师傅早已觉得“没什么”,“生老病死很正常”。但对于非正常死者,陈师傅心里仍会难过“特别是小孩子,有一个小孩从楼上摔下来,头都扁了,看了心里很难受。”
   不向外人透露自己的职业

  由于见多了生离死别,42岁的陈师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要对老婆、孩子好。”陈师傅说,他现在每周可以休息两天,每个休息日,他都会陪老婆、孩子出去玩。

  而为了不给家人增加压力,下班后,陈师傅从来不谈自己的工作。“又不是其它工作,说什么呢?没意义,说了反而会给他们增加恐怖心理。”

  至今,除了老婆、父母、兄弟姐妹知道陈师傅在做这份特殊的工作外,陈师傅从不向亲戚朋友透露自己的职业。“他们问起来,我就说在外面打工。要是说烧尸体什么的,他们多少会有一些迷信,觉得晦气。”陈师傅说,在同学聚会上,他也不敢把自己的工作说得那么具体。

  亲朋说法

  “观看全过程,疑虑打消了”

  上周五上午,曾先生前去市殡仪馆,送别生前的朋友刘先生。几天前,刘先生因癌症溘然辞世,享年57岁。

  此前,对于逝者火化的过程,曾先生心中充满了疑惑:骨灰是不是完整的?会不会跟其他骨灰混淆?棺木会不会跟遗体一起烧掉?

  此次,市殡仪馆首次开放了火化车间,让家属参观火化全过程,曾先生毫不犹豫地报名参观。从刘先生的遗体装入棺木,被推向火化车间,到最后燃为骨灰,曾先生全部看在眼里“现在终于打消了心里的疑虑。”

  采写:南都记者田玲玲 摄影:南都记者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