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保定抗日堡垒村陵园被弃 百名烈士英魂无处安放

近日,据保定安国市南娄底乡高业村村名反映称,高业村烈士陵园被弃47年,陵园内七百余名革命烈士遗骨未得到妥善安置。

地处保定安国市南娄底乡的高业村,是一个只有三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个古老的村落偏僻难觅、贫穷落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却有着悠久的光荣革命传统。据村民介绍,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因地形隐蔽偏远,冀中抗日根据地分区的一些重要的机密会议经常在高业召开,高业也因此成为抗日堡垒村。老一辈村民坚决顽强、宁死不屈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光荣事迹代代相传,成为高业村村民津津乐道、引以为傲的革命历史。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高业村村民积极配合冀中分区工作,全力掩护八路军战士,为中国的革命和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据高业村八旬老人李树坤回忆说:“当年冀中分区的重要机密会议常在这里召开,日本鬼子经常闻信而来,为得到冀中分区情报,他们对村民进行严刑逼供,用开水烫头、用刺刀穿胸,全体村民不分老弱妇孺,都不曾透露任何关于冀中分区八路军的信息。”

 

横陈在地的烈士纪念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冀中分区为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流血牺牲的抗日战士,将全国各地600余位烈士遗骨用大棺木运至高业村,烈士陵园也在这个抗日冀中分区堡垒村落成。整个陵园占地面积约七亩,竖立着抗日烈士纪念碑,其中两块碑镌刻着“烈士英名录”。烈士陵园的建成对于当时的高业村村民来说可谓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他们感觉这就是上级政府对高业村爱国精神的肯定。

李树坤老人回忆:“后来解放战争时期,政府又用小棺木向高业村烈士陵园运送了一批抗美援朝的烈士遗骨,共有烈士一百余位。”当年,高业村烈士陵园在整个冀中地区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清明节前来祭奠革命烈士的人络绎不绝。

1967年文革时期,高业村烈士陵园被取缔,烈士纪念碑被运至安国市东山陵园,然而,纪念碑被迁移至东山陵园,烈士遗骨却未被迁运,依旧深埋在高业村这片红色热土里。

岁月起承转合,如今的高业村烈士陵园已是断碑残垣,荒废不堪。除了高业村村民外,鲜有人知晓在这片破败的陵园内还安放着700余名革命烈士的遗骨,更少有人来此祭奠深埋在这里的烈士英魂。高业村村名认为,七百多名革命烈士浴血奋战,为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尸骨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妥善安置,烈士英魂应该被人悼念、祭奠,而不是继续被深埋在这片业已荒废破败的陵园,不为人知。

 

深埋着烈士遗骨的杂乱地面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1986年,我国制定烈士纪念设施分级管理办法。1995年,完善四级管理保护体制。2011年,民政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加强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作出部署。在我国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今天,高业村深埋的百余具烈士遗骨无疑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并获得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