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177861

引领殡葬新风——骨灰寄放寺庙感觉更温馨

  记者连日来通过走访了解到,一种新的殡葬方式正悄然在流行开来——将骨灰或灵牌位寄放在寺庙,让家人感觉更温馨、更安全可靠!

    一处坟冢,一份怀念。一块墓碑,一声祝福。殡葬,包含了人们太多情感,因为它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亦是世代传承的文化。把亲人或将来自己的骨灰寄存在寺庙里,不仅每个月初一、十五都有法师诵经、超度,每年的清明节、十月初一、春节等还有免费的专场焰口大法会,超拔亡者离苦得乐,生者吉祥安康!让人觉得更温馨和放心。市民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全新的殡葬方式正悄然引领着威海殡葬观念的大转变。她说自己已将先人的灵牌位早早地寄放于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佛教圣地金光寺的地藏殿内,而且还提前为自己和丈夫在这里预定了骨灰安放位置
    有着和张女士相同做法的市民不在少数。大家普遍认为,中华民族延续土葬的传统已有千年,自20世纪以后火葬在世界各地得到提倡,以节约日益紧张的耕地。可如今的土地使用成本越来越高,就威海地区每平方米墓地均价,从一两万至七八万不等,普通大众难以承受,且使用年限一般在30年之内。“墓地价格高,归根结底在于可使用的公墓资源日益减少。目前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养老终老需求激增。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还是坚持采取传统殡葬方式的话,城市将会面临‘墓地枯竭’的局面。”市民毕先生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将骨灰或灵牌位寄放在寺庙引领着威海的殡葬文明新风,有着诸多益处:永久性!一次性认捐永久使用权;初一十五都有大型法会免费超度;管理完善,环境优雅,佛祖保佑;寿位性质,不仅身后可往生极乐世界,生前认捐寿位可以添福延寿,福佑子孙。“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让生命回归自然,亦是对生命的尊重。”毕先生说,在此背景下,更为合理的骨灰保管模式和存放场所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这无疑对于适应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终老问题,解决创建文明城市与节约土地资源的矛盾是个尚佳选择。

    据了解,黑龙江省东宁县佛教金光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宁县城西3公里绥芬河左岸的莲花山上,四周绿树成阴,掩映生辉,山脚是著名的绥芬河,寺院与神仙洞风景区隔河相望,南岸有七座山峰,婉蜒起伏,宛若一条巨龙俯卧山岗,其头、脖、背、爪、尾清晰可见,人称卧龙山。绥芬河九曲十八弯,金光寺正好是建在第十八弯上,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宝寺。经书记载:法将盛传于震旦,大兴于鸡头国……震旦即为中国,而东宁县正位于鸡头的位置,金光寺作为远近闻名的正修道场,百位出家众,四大威仪,修行劳作,严持经戒,得佛菩萨加持感应以及呈现殊胜境界可谓举不胜举,必将为积功累德的信众带来更多的吉祥与安宁,令其子孙后代更加兴旺发达。